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五(2 / 5)

加入书签

财来源渠道之外,并不曾有人想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大。”我从衣袖中拿出一本帐簿,翻到某一页读到:“景山元年,国库收入五千六百三十九亿金币;到了景山二十九年,国库收入上升到了七千两百九十七亿金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国库收入增加了,可是陛下和各位大人知道这增加的钱财来自哪儿吗?”(景山元年,也就是“中山王国”开国之时,第一任国王在位二十九年。)我的视线在众人脸上溜了一圈,然后道:“其中除了抄没犯罪份子的家财之外,绝大部分来源于百姓增加的赋税。另外,臣曾经算过,若是除去这一部分,景山二十九年比之景山元年的国库收入少了近一千亿金币。”“臣就想国库收入为什么会减少呢?要知道我‘中山王国’经过二十九年的发展,可以说各方面稳定下来,甚至于掌握在国家手中的各项资源都多了不少,可是为什么反而减少了?甚至需要通过提高百姓赋税这种涸泽而渔的方法来维持表面上的国库收入的增加?”不等众人想明白其中的究竟,我继续道:“再看去年的国库收入,约五千四百三十多亿。相较于景山元年,除去税收方面的因素,国库收入整整少了近两千亿金币。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中山王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居然比之建国之初还要不如,这简直不敢想像!”“其中的具体原因微臣不想多说,因为在这方面陛下以及诸位大人已经在积极改善。可是那最为关键的一点,并没有展现出来。那就是户部缺乏经营的手段。”“大家都知道,商人赚钱。一般的商人能够有个百分之二十的回报已经是十分不错了,像那些大型的商会一般来说,全年的纯利润一般都占据原有资产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而刚刚被抄没的‘马氏商会’更是达到了平均每年百分之七十的增长速度。”“民间的商人自然无法和我们掌握了国家几乎所有资源的户部的财力相比,而且因为官府本身的优势,只要稍微经营一下,户部所掌握的资产完全可以不断地钱生钱,不断地累积下去,进而改善整个‘中山王国’的基础建设,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需要通过从百姓身上收取高昂的税收来实现国库收入的表面光彩!”说到这里,我停了下来,看到众人脸上若有所思的神色,知道我的话起到了作用,打铁趁热地道:“现在的情况很明显,户部缺少一种妥善地运用手中资源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一个户部尚书的问题,更是机构庞大的户部整体的问题。陛下,臣认为户部的改革势必要进行了,否则不但无法带给我们的子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更无法提供大量的钱财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大陆混战。”宣武王对我的话自然是言听计从,更何况我说得很有道理,他没有反驳的理由;其他的大臣,虽然彼此之间不知道其他人现在已经全部成为了我的手下,可是不管怎样,我的话都要听的。于是在宣武王还没有作出正式决定之前,一片片的叫好声从大殿中众人的口中飘了出来。其中尤以三名户部侍郎的话最为中肯,毕竟他们实际上就是户部的实际管理人员,对户部的一些弊端自然有切身体会。一切的一切,最终就从定立户部尚书变成了整个户部的大改革。而理所当然地,提出这一话题的我在众位大臣的共同推举之下,在宣武王的首肯之下就位户部尚书。当然与此同时,我也将辞去刑部侍郎的职位,因为这个官职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我通过他来提高名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再则,在刑部做事,最多也就是解决法律上面的问题罢了,对百姓的影响面并不很广。可是户部却不同了,他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照计划,我成为户部尚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降低赋税,将百姓头上的各项税收简化为人头税、田产税以及商业税三个大项目。第一个人头税,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缴纳的税收都是相同的,每一年为一个金币,算是基础的一项税收。根据“中山王国”目前现有的一亿三千六百万人口,一年只能获得税收一亿三千多万金币,在整个国库收入中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对那些生活艰苦的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幸事。第二项,田产税。拥有的田产越多,所需要缴纳的税收也相应的增加。当然,田产本身分为劣田、普田以及良田,每一种田产都有不同的税收标准,并不按照田地所产进行收税。最后一个商业税,则是种类繁多,不过基本的商业税定位百分之二十,像一些战略物资或者高利润产业,又或者特种行业,都会进行相应的税收增加。另外还有一部分产业的税收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降低。另外,为了对商会的规模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我还计划每年通过一次对商会的资产调查。凡是年利润达到超过百亿金币的商会,国家将会将其定性为垄断,然后对其进行资产重组。当然这最后一点,在很多方面并不适合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暂不予考虑。这仅仅是税收一项。而最重要的还是利用国家资源进行各种方式的经营,比如可以和民间资金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矿产,又或者通过合资的方式共同发展某一行业。其中,还可以利用国家本身的优势,将国家机构各方面所具有的特权作为股份,获得巨大的利益。总之,我所能想到的方法全都被我写在了计划书中。甚至有些内容还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部分,比如和户部关系最为密切的工部。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方面,我就不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